国家买武器装备的部门发生了变化。
国民党在南京建起政府后,蒋介石因为国内军需品生产跟不上,军队又急着要,就只好通过上海租界里那些同时做军火买卖的外国商行,去国外买东西。这事主要由军政部的军械司和兵工署来办。为了不让别的军阀部队也买到,他们还定了个规矩,说没有经过军政部给许可证,军用品就不准进口,也不准在国内转运。这样一来,军政部长何应钦他们就有了捞油水的机会。从清朝末年训练新军那会儿起,军队用的枪炮大都是日本和德国造的。所以,1928年的时候,蒋介石就派军政部副部长兼兵工署署长陈仪,说是去德国考察兵工厂,其实呢,是去那里找帮手。
我那当行政院长的伯父谭延闿,他儿子谭伯羽在德国的德累斯登工业大学念完书后,在柏林等着考博士。谭延闿就让陈仪帮忙给儿子捎个信,还跟陈仪说,要是谭伯羽能帮上忙,随时叫他出手。陈仪到了德国后,就聘谭伯羽做了秘书,还让他帮着找个靠谱的帮手。那时候,俞大维正好从美国的哈佛大学毕业了,哈佛大学又资助他去德国的柏林大学研究院继续深造。俞家和我们家是老交情了,俞大维和我兄弟几个从小就是朋友。所以谭伯羽就把俞大维介绍给了陈仪。俞大维中文、英文、德文都说得很溜,陈仪特别看重他。陈仪回国后,琢磨着在柏林设个联络点,原本想让谭伯羽来管。但谭伯羽在德国待了十多年,急着想回国,就推荐了俞大维来替自己。蒋介石也点头答应了,就让俞大维做了驻德国的商务专员,还设了个商务专员处,归兵工署管,主要负责买军用器材、谈价格、看品质,还有运输和验收这些事儿,不过最后还得国内拍板。从这以后,俞大维的事业就一帆风顺了,后来还做了兵工署署长、军政部次长、交通部部长,就是这么一步步起来的。
那时候,财政部长宋子文瞧着何应钦他们搞军火生意,回扣拿得挺肥,心里头直痒痒。他就跟蒋介石说,中间人赚得太多,咱们不如直接找厂家买,这样既能挑好的,又能让财政部出面,用分期付款的方式,缓缓国库的压力。另外,宋子文还把手下的缉私队伍给整改了一番,变成了税警团。财政部自己从国外买武器,质量那是一等一的好,蒋介石看了特别满意。所以,买军火这事儿,就让宋子文来负责了。这就是国民党政府让财政部负责买军火的来龙去脉。
孔祥熙为何会涉足军火买卖这事儿,得从头说起。孔祥熙开始搅和进军火交易,这里面有他的道理。
孔祥熙1932年刚从实业部部长位置上退下来,没多久就被派去欧美考察实业。他跑到德国和意大利,替蒋介石跟希特勒、墨索里尼见面聊天,主要是想求点军事上的帮忙。在德国,他和德国国家银行的头头沙赫特,还有克虏伯这个军火大家族的成员混得很熟。墨索里尼也挺给面子,派他女婿齐亚诺(这人后来还给蒋介石当过大使,没多久又回去当外交部长了)陪着孔祥熙看空军,说愿意帮蒋介石建空军。到了美国,孔祥熙因为是欧柏林大学的校友,跟共和党挺亲近,就认识了不少有钱的大老板,还跟造飞机的厂家搭上了线。
那时候,中国特别想通过发展航空来拯救国家,美国那些大老板当然也不想错过这个赚钱的大好机会。所以孔祥熙从美国回来的时候,带了很多飞机的介绍资料和图表。蒋介石一开始主要是把希望寄托在德国和意大利,但孔祥熙能在美国那边搭上线,蒋介石肯定是更加高兴了。那时候,有人提议要成立航空部,还让孔祥熙来当领导,不过因为军界的人有意见,特别是宋子文不同意,孔祥熙就只好放弃了。最后呢,撤销了航空署,成立了航空委员会,蒋介石当委员长,宋美龄当秘书长,孔祥熙也是委员之一,主要负责对外联系。但在钱这方面,宋子文心里不痛快,不肯爽快地给钱,所以先逼着他把中央银行交出来,让孔祥熙当总裁,这样孔祥熙就能插手军火买卖了。
中央信托机构参与了武器装备的交易活动。
孔祥熙在1934年4月份的时候,挑起了中央银行总裁的大梁。那时候,银行里面的人事安排一点没变,高层全是宋先生以前的人,我就被单独安排去做秘书,负责看看文件啥的。不过秘书处这块儿,后来是越搞越大了,不光多了几个会洋文的秘书,像是原来的张度,还有专门管英文的李骏耀、李耀煌、凌宪扬、陈立廷、陈炳章,管法文的谢维麟、吴敬安也都来了。他们主要就是负责买军火的事儿。等到孔祥熙后来做了财政部长,财政金融的大权都攥他手里了,军火买卖这块儿更是他一个人说了算。因为银行不好直接出面,所以就专门弄了个中央信托局来管这事儿。
中信局有两个主要业务,都挺隐秘的。一个是储蓄部门,是从一个叫斯比门的人办的万国储蓄会那里接手的;另一个就是专门做军火买卖的易货部门。易货部门由中信局的副局长张度亲自管,他还兼任经理,李耀煌和吴敬安是副经理。孔自兼是中信局的理事长,张嘉璈呢,他是中行的副总裁,同时也兼着中信局的局长。局里用人、行政这些大事,都是理事长说了算。虽然对外谈生意、签合同,中信局是出面的人,但实际的权力还是在孔理事长手里。那时候,上海的码头、仓库都被英国和日本商人霸占了,运来的军火根本没法保密。所以,中信局特别建了个虬江码头,还修了铁路连过去,就是为了安全。抗战开始后,东南那边被占了,国民党政府就搬到了西边,中信局在香港的办事处,就成了总局。孔理事长在内地,就让孔令侃当常务理事,替他行使职权,专门负责接运军火,从海防、河内通过滇越铁路运到内地,还继续从欧美买军火,一直买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才停。
与德国进行武器交易
孔掌控大权那会儿,谭伯羽已经坐上了驻德国使馆参赞的位置,还兼管着商务专员处的事儿。另一边,俞大维也回了国,当上了兵工署署长。想当年宋子文当家的时候,跟商务专员处那是没少闹别扭,他就觉得那专员处不过是个中转站。德国国防部那边,对军火出口也是各种刁难。孔一来,情况就变了,技术上的事儿全归兵工署和商务专员处管,合同得孔点头了,才往下交给署里和专员处去办。德国军方那边,通过外交渠道,态度也缓和了不少。商务专员处的权力集中起来后,就直接找厂家要了枪炮的样板。这样一来,巩县的兵工厂就能自己动手造“中正式”步枪和迫击炮了。
德国军事专家团队到了中国,还带了位叫克兰的厂商代表一起来。关于军火的事情,都是由德国顾问拍板,然后直接跟蒋介石提议怎么办。一开始,克兰有点越俎代庖,后来在专门负责验收的部门里查出了问题,就是不肯收货,两边就这么僵住了。克兰就派了他的翻译齐浚(他还有个头衔,是军委会的秘书)来打交道,想办法解决。孔呢,觉得齐浚时不时能透露点德国顾问的内部消息,觉得这人还有点用,就经常跟他套近乎,慢慢地,两边的隔阂就没了。以前买枪炮弹药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,或者分期付款。但后来跟德国签了个换货协议,咱们这边提供像钨砂这样的矿产品,除了运费,其他都按协议来。不过也有例外,卜福士厂(BOFOS)因为《凡尔赛条约》的限制,开在了捷克,虽然是克虏伯家的企业,但它的货就不在协议里头,还是得付现金。
意大利、美国、法国都在想办法要主导中国的空军。
之前咱们聊到过意大利帮忙建空军的事儿。1934年,意大利的空军顾问团,领头的是罗蒂上校,他们开着飞机到了中国。那时候,杭州的笕桥航空学校已经建好了,里面的教官、技术人员都是美国人,飞机也都是美国造的,笕桥空军基地简直就是美国的地盘。所以意大利的飞机只能先停在南京,后来又搬到南昌去建了个新基地。这帮法西斯家伙在所谓的“围剿”行动里,参与侦察轰炸,对中国老百姓干了不少坏事。但后来航空委员会的头头宋美龄、毛邦初等人,还有孔家,都跟美国关系铁得很。再加上意大利的飞机性能上根本拼不过美国的,零件补给也跟不上,还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,最后罗蒂他们只能灰溜溜地走了。这时候,法国商人的代表欧迪南瞅准机会,提出来可以分五年付款的建议,虽然也起点作用,但终究还是干不过美国飞机。美国商人的代表鲍利更牛,直接提出可以提供当时国际上最牛的两种飞机:“马丁”和“波音”。
欧洲那边最近搞出来的新飞机是不让往外卖的。德国本来答应给咱们一批“容克”大飞机,但德国空军那边不给批,合同就泡汤了。美国那边倒是没限制,可有个大难题,就是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。刚好那年蒋介石过五十大寿,就搞了个“献机祝寿”的活动,动员工商界、银行界的大佬们捐款买飞机,最后订了一批马丁机,一架就要四十万大洋。南京政府手头紧,买不起太多,鲍利就提议,说咱们可以合资建个飞机厂,蒋介石和孔祥熙一听,立马就答应了。后来孔祥熙去英国参加国王加冕典礼,然后从欧洲飞美国,鲍利比他先回去,就是为了商量这事儿。结果抗日战争一打响,这计划就黄了。
军火交易背后的秘密回扣在军火交易的暗流中,隐藏着一种不为人知的利益输送方式——回佣。这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,它就像是一条隐藏在光鲜军火交易背后的肮脏链条。一些军火商,为了拿到订单,不惜花费重金,通过各种手段向相关人员行贿。这些钱,往往以回佣的名义,悄悄地流入了那些有权决定采购军火的人手中。而这一切,都是在暗中进行,普通人根本无从得知。这种回佣制度,不仅败坏了军火交易的声誉,更让一些本应该为国家和人民利益着想的决策者,沦为了金钱的奴隶。他们为了个人利益,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安危,肆意挥霍着国家的财富。更为严重的是,这种回佣制度还助长了腐败的滋生。一些军火商为了拿到更多的订单,不惜铤而走险,采取各种非法手段来行贿决策者。而决策者,在金钱的诱惑下,也逐渐迷失了自我,一步步走向了犯罪的深渊。军火回佣的黑幕,就像是一颗毒瘤,深深地扎根在军火交易的土壤中。它不仅侵蚀着军火交易的肌体,更在无声无息中危害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。因此,我们必须坚决打击这种回佣制度,让军火交易回归正轨,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驾护航。
军火买卖的回扣,表面上看,厂家还是按照老规矩,通过洋行给中信局付钱,这钱直接从合同里扣。但实际上,还有别的隐形回扣,比如给企业股份、转让专利,还有独家代理权啥的。抗战一结束,扬子公司就搞到了好多美国厂家在东边的代理权,这都是孔令侃靠着他老子和美国大佬的私下关系弄来的。这种暗箱操作的事儿,孔的英文秘书陈立廷跟我说过,他还说鲍利跟他聊过这些,甚至给了他点好处。战前,法商欧迪南也在上海跟我聊过这些。我跟他说,这事儿我不好插手,让他直接找孔去,还让他别提跟我聊过。后来,孔的法文秘书吴敬安,也是易货处的副经理,跟我说他掺和了欧迪南的那个秘密交易。更离谱的是,有个奥地利女的,叫伊思麦耶,居然靠卖弄风骚拿合同,那时候这都不是啥秘密了。还有个荣宝蕙,加上陈良的老婆,被洋商当枪使,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跟孔混在一起。这些龌龊事儿我本来都不想提,也就是顺嘴一说,好让大家知道那时候社会有多乱。